对既有建筑进行
节能改造,以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热舒适度,还我们一个清澈的蓝天,已成为我国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
《居住
建筑节能能效评价标准》作为北京市地标将为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主要的理论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能效评价标准》的出台是北京市建委
08年主要工作计划之一,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制定《居住建筑节能能效评价标准》的项目任务。
该标准由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北京住总集团负责编制。
开展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标准的研究可以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和既有建筑改造提供全国技术保障,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建筑生产、建筑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建筑工程若要真正地实现节能,必须要有一个评价体系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为了有效保证建筑真正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推动建筑产业的升级,引导建筑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建筑节能产品的开发和形成建筑节能产业,同时引导居住建筑向节能、健康舒适、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居住建筑节能能效评价标准》将采取软件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及性能测试多种评价方法并存的方式,通过建筑物理论能将指数、规定项及选择项的各项得分来最终得出建筑物能效等级。
公司产品:
保水剂
根据被评价建筑,设置参考建筑(标准建筑),通过现有能耗评价软件,计算被评价建筑与参考建筑(标准建筑)的耗能量,将两者结果相比较,得到建筑能将等级;根据被评价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得到建筑物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级。部分标准采用理论计算与规定项(控制项)、选择项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筑能效进行评估。
现阶段能效评价软件是根据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当地的气象条件以及系统中用能设备的效率、功率等基本参数对建筑进行能耗计算,用其计算结果得到的节能评价等级是实质是对建筑热性能的节能评价结果。而建筑物实际运行能耗是暖通空调系统中各用能设备根据建筑热性能变化所发生的能耗,其值受系统形式、输配设备与冷热源设备的匹配以及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等参数影响,而这些因素无法在能耗计算软件中体现出来。因此,现有的评价结果经常出现:节能建筑不节能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形式、输配设备与冷热源设备的匹配以及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等参数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影响尤为明显;而建筑热性能对居住类建筑的能耗影响更加明显。而对于居住类建筑,对不同功能、档次的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存在着多样性,能耗分析软件一般仅可对常用系统进行计算,而对于一些非典型暖通系统尚无法准确计算其能耗量。
《居住建筑节能能效评价标准》的能效评价流程大致为:收集资料和信息、现场抽样实测、确定能耗计算参数、建立被评估建筑能耗计算模型计算其能耗值(建立节能参照建筑计算其能耗值)、计算被评估建筑物能效指数确定其能效等级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级、能效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改造并提出改造建议)、出具能效评价报告。
2008年10月30日《居住建筑能效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敬请各相关单位安排人员届时出席本次会议。为我国建筑节能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