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保温材料界望眼欲穿的《建筑防火规范》(2014报批稿)终于有眉目了。
7月底,在建筑保温隔热行业的一次质量大会上,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主编杨西伟透露,《建筑防火规范》正在由住建部与公安部进行会签,有望近期由两部委联合发布。
从2009年就开始着手,至今才有结果。在《建筑防火规范》5年的难产过程中,发生了由外墙保温材料引发的北京央视新址附属文化中心、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沈阳皇朝万鑫大厦3场人员伤亡惨重的火灾。住建部和公安部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俗称“46号文”)、公安部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 俗称“65号文”)、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文,俗称“新46号文”)等有关保温材料文件也相继出台。
无论是从早期两部委的“46号文”,还是此次定稿的《建筑防火规范》,针对建筑保温的防火要求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也逐渐明确。
最严防火规范出台
《建筑防火规范》对外是住建部与公安部就节能与防火的监管之争,对内则是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江湖地位”之争。
从2011 年的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的送审稿,到最终报批稿之后的5次修改,多方关注、争论的结果就是——史上最严规范的推出。
《建筑防火规范》对外墙内保温、夹心墙保温、外墙外保温三种建筑保温方式都做了表述。其中针对国内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更是着墨最多,主要分为住宅建筑、其他建筑。
防火是结果不是目的
保温材料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暴露出企业技术体系研究缺乏的短板。不过,保温材料行业5年来频繁地政策变动也是诱因:企业被市场忽悠,被短期的政策所迷惑,对什么都感兴趣,造成对技术投入的失误。
从今天的中国来看,保温材料行业的技术都是实用型的,企业作为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甚至很多企业拿出的新技术专家都没有听过。
其实,保温材料行业的一些新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些已经定型,并且在工程上得到使用,比如有些材料就从B2级升级到B1级,也有的从B1级升级到复合A级。问题是,有时候企业的升级产品与工程中供应的并不一致。比如很多复合A级的材料其实在工程中并不使用,只是为了检测时证明产品是复合A级的。
企业研发新材料、新技术,使得保温材料燃烧等级上升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现在研究的是保温隔热材料和保温隔热体系,不是在研究防火体系。工作方向是在保证保温隔热效果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防火性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从设计环节严防火患
11月初,许多建筑师的手中又多了一本常备的工具书。记者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了解到,根据最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规范》)编制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811-1)(以下简称《图示》)10月底已经发布。
由于过去的几场建筑大火,新版《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争议不断,也备受业界关注,并且此次《规范》还将过去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合二为一。因此,此次新修订的《规范》与旧版相比在诸多方面做了修改和补充。
